台灣於 2016 年公布施行「驗光人員法」,規定兒童 6 歲以上、15 歲以下第一次驗光配鏡,必須經過眼科醫師檢查是否有「假性近視」的可能、確診為近視才可由驗光人員配鏡。
正常來說,眼睛之所以看得清楚,是因為光線從瞳孔進來,經過水晶體聚焦至視網膜再形成影像,而在看遠、看近時,水晶體形狀是不一樣的。在眼球裡的睫狀肌負責控制水晶體形狀、進而調節「屈光度」,看近時睫狀肌會緊繃,讓水晶體變得比較圓、看遠時睫狀肌會放鬆,水晶體就會變得比較平,如此一來無論看遠、看近都能清晰。
兒童配鏡的目的與成人不同之處在於,兒童是因視力尚在發育,所以對於屈光不正需要適當地矯正,讓視力發育能夠健全,成人則是為了看清楚事物。
STEP1 驗光(透過檢測知道是否為假性近視)
兒童容易發生「假性近視」的狀況,是因為眼球的睫狀肌力量太強、無法自然放鬆,所以看遠時會看不清楚。一開始醫師會先替兒童驗光,再點上散瞳劑藉此放鬆睫狀肌,待瞳孔完全散大之後,則進行第 2 次檢測,假設散瞳後度數仍維持在 50 度以上就可診斷為近視,若度數 75 度以上,這時就會建議家長為孩子配鏡。
近視 75 度以上的兒童就應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,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太早戴眼鏡,度數會容易越戴越深,這是錯誤的迷思!若孩子本身近視卻不戴眼鏡,容易因為看不清楚而瞇著眼睛或近距離看事物,如此更容易加深度數。
STEP2 鏡片(挑選樹脂鏡片對活潑兒童較安全)
兒童配鏡大多會選擇樹脂鏡片(俗稱安全鏡片),此種鏡片較輕、不易破碎,對活潑好動的兒童比較安全。而問到兒童是否也需要採用抗 UV 的鏡片?其實與其選擇抗 UV 的透明鏡片,建議可選擇變色鏡片對於小孩的眼睛保護力更好。變色鏡片效能取決於紫外線照射量、溫度,當沒有紫外線的環境下會呈現透明狀態,但只要碰上紫外線就會自動變色,紫外線愈強、鏡片顏色也就越深。
變色鏡片能阻擋近90%紫外線,成人也很適合配戴;再來像是近年有業者推出「兒童近視控制單光鏡片」,採用「周邊視力管理」理論,即中間影像能清楚聚焦於視網膜上,提供中央區域清晰的遠距離視覺,而鏡片周邊採用離焦控制系統,讓周邊影像落在視網膜前來有效減緩近視。
如不習慣戴眼鏡的兒童需要矯正近視,亦可考慮夜間睡眠時配戴的「角膜塑型鏡片」,材質類似硬式隱形眼鏡,根據個人眼球屈光度、角膜曲率和角膜特性訂製鏡片,透過鏡片適度壓迫角膜外弧度區域,以物理性方式鏡片弧度控制角膜形狀,達到暫時矯正近視效果。此類型的鏡片適合度數 500 度以下的兒童,500 度以上效果則會打折。兒童配鏡前,都需要做好完整的視力檢查才行。
STEP3 挑框(鼻墊不能太小否則眼鏡易鬆落)
大致上依照小朋友的喜好挑選即可,只是說鏡框大小要適中、不能太重,像是純鈦金屬的材質輕又不容易引發過敏,就很適合小朋友配戴。另外,要注意的是,鼻墊不能太小才能防止眼鏡易鬆落。如果眼鏡會一直滑落,矯正的功能就會變差,建議可搭配防滑耳套,能更服貼耳垂。」
後續在保養上,不要期待孩子會好好保養眼鏡,這項工作通常都是家長在做!所以選擇安全、舒適的眼鏡給小朋友配戴很重要。
一般人的近視度數大多在 18 歲以後就差不多定下來,不太容易持續增加,後續比較可能只會因為眼睛機能退化,產生其他不適或病變,像是有些人會發現自己度數逐年減少、這不代表視力恢復,這是因為眼睛退化、開始產生老花眼的現象。總之,兒童在 3 歲開始就須接受視力檢查,家長需要從這時就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,3C 產品能越晚接觸越好,才能給孩子一個清晰明亮的新「視」界。
兒童鏡片需不需要抗藍光呢?日常生活中的藍光其實無所不在,但只要別在黑暗中盯著手機、平板等3C產品,基本上不用擔心藍光對眼睛造成太大的傷害,不過若是黃斑部病變的兒童或是成人,則特別需要選擇抗藍光鏡片。
弱視是一種視力發育不完全的病變,可分為屈光性、斜視性及剝奪性。屈光性弱視又分等視(兩眼視力相同)及不等視(兩眼視力不同),須配戴眼鏡矯正、黃金治療期是 6 歲前,以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斜視性弱視則是雙眼無法一起聚焦而長期使用慣用眼單眼去看,造成非慣用眼視力無法建立而造成的弱視;剝奪性則像是先天性白內障、眼瞼下垂等情況,需透過醫師的治療、或手術才能恢復。
鏡片寬 / 高 | 鼻樑寬 | 鏡腳長度 |
50 / 44
|
18 | 130~140 |